新聞資訊
news2025年8月15日,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亦是全國第三個生態日。二十載春秋流轉,“兩山”理念從浙江安吉余村生根發芽,成長為庇蔭華夏的參天大樹,引領中國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康莊大道上穩步邁進。
在能源建設領域的壯闊版圖中,中國能建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綠色號召,以實干踐行“兩山”理念,探索綠色發展路徑、創新綠色施工技術、實踐綠色建造模式,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注入了強勁動力。
匠心施治,煥活碧水清流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深耕水環境治理領域,以創新驅動和數字化建設為有力引擎,在多地打造水環境治理標桿項目,讓昔日的黑臭水體重煥生機。
2025年6月,央視《焦點訪談》欄目聚焦廣東中山三年治水攻堅成效,稱贊“一盤棋落子 水鄉入畫來”。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深度參與廣東中山市未達標水體綜合整治,承接中山市行政區域內黃圃鎮大岑圍、大雁圍、三鄉圍、橫石圍、馬新圍及南頭鎮共計127條河涌治理任務,流域面積112.13平方公里,管網鋪設長達341.57公里。建設團隊遵循“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的思路,構建雨污分流的排水體制,通過活水循環與生態修復提升河涌自凈能力,結合碧道規劃打造流域特色景觀,既有效削減了有機物等污染物總量,更顯著改善沿線居民的生活環境。
海南海口鴨尾溪曾因生態破壞成為“死水”,被央視作為黑臭水體典型曝光。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項目團隊經過多輪調研論證,量身定制治理方案。應用重污染水體綜合治理技術,實現控源截污、內源清理、水動力改善、水生態修復“四大突破”。采用生態護坡工藝,以植被與天然石材替代傳統硬質護坡,兼顧河岸穩固與水生生物棲息;構建濕地生態系統,種植紅樹林、大葉油草等本土綠植,強化水體自凈能力;配套建設凈水站,將處理后的生活污水用于綠植澆灌、棧道沖洗,干污泥經發酵制成有機肥料,清淤淤泥經無害化處理轉化為營養土,用于周邊綠化,形成“污水凈化—資源回用—生態養護”的循環體系,實現生態治理與資源循環的有機統一。如今漫步鴨尾溪畔,水清可鑒、岸綠成蔭、景美如畫、民樂其中。
圖丨海南·海口鴨尾溪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
淮河左岸的安徽阜陽,河湖水系密布。為實現“水清岸綠景美”的目標,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項目團隊以“科學規劃、分步實施、重點施治、一河一策、綜合整治”為原則,采用多種綜合修復舉措,打響全城黑臭水體攻堅戰。完成涉及城區20條河道清淤疏浚,45公里岸坡治理,建設6座閘壩,鋪設初期雨水截流管道121公里,建設1座調蓄池和10座提升泵站,重塑60萬平方米景觀綠化。如今,行走在阜陽沿河景觀帶,城內河道水清如鏡,水鳥嬉戲,綠植繁茂,設施齊全,成為市民游憩的好去處。
數智賦能,精控水脈治理
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以數智技術為核心動力,通過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一技一策”破解難題,實現以“治污”向“智污”的科技升級。
在天津津沽,一座全面感知、科學決策、數字化管理的智慧污水處理廠巍然屹立。作為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泥水同治大型綜合性工程,也是近五年來全國單體規模最大的城市污水處理項目,天津津沽污水處理廠融合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構建智慧水廠,打造廠區數字孿生,通過智慧巡檢、精確曝氣、智能加藥等功能,推動運維管理由傳統的勞動力密集型逐步邁向綠色、低碳、智能、科學精準的運營新模式,實現生產、安全、質量、工藝調控、設備維護、成本控制等多維指標精細化管理,開創了現代化數字水廠新時代。
圖丨天津·津沽污水處理廠
湖北荊門竹皮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以“智慧水務”為支點,以科技創新、數字賦能為引擎,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模式、理念、技術等集中創新。該項目實施以來,助力荊門“生態立市”戰略目標精準落地,讓“水清、水美、水活、水生態”夢想成真。公司按照超前設計、科技領先、全面監控、實用完善的思路,對流域水生態及水環境情況、城區排水管網現狀等多方因素綜合分析調研,運用大數據、GIS、水文水力模型等技術,搭建竹皮河流域智慧水務綜合管控平臺。通過實時監測與數據分析,顯著提升突發汛情應對能力。
公司加快“智慧水務”建設,聚焦污水處理廠碳源智能投加、硫自養——異養反硝化協同脫氮、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海水淡化、數字化水務等方面開展原創性技術研究。以山東博山污水處理廠為試點,開展“污水處理廠碳源智能投加系統研究”,通過智能加藥柜動態控制水廠加藥量,實現藥量節約及出水穩定控制,有效降低碳源投加量,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為公司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綠色轉型,創享融合發展
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搶抓“雙碳”機遇,積極探索能源替代與回收利用新技術,推動“水務+光伏”“水源熱泵”等融合模式,激活傳統水務產業新動能。
依托公司運營的污水處理廠,構建“水務+光伏”能源革命新模式,規劃布局29個分布式光伏項目,總裝機規模達36.26兆瓦。首批11個項目已并網發電,裝機容量10.27兆瓦,年發電量突破1100萬度,相當于節約標準煤3850噸,減排二氧化碳排放1.05萬噸,以綠色動能激活傳統水務產業新價值。
在河北張家口宣化污水處理廠的氧化塘及沉淀池上方,2376塊高效單晶硅光伏板錯落有致地排布于水面之上,成為公司當前并網投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分布式光伏電站。這一融合不僅體現在物理空間上的疊加,更在于能源生產與水務處理的深度耦合。該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通過智能追蹤系統提升發電效率25%;創新性采用柔性支架和“懸、拉、掛、撐、壓”的空間結構技術,適應水池弧度,抗風壓能力達12級;水面光伏+建筑光伏的立體布局,土地利用率提升60%;配備智能運維平臺,實現發電效率實時監測與故障預警。按全年運營測算,公司光伏矩陣將助力水廠降低20%用電成本,污水處理單耗下降0.21千瓦時/噸,29個項目年發電量相當于替代標準煤11132噸,年等效植樹造林面積約1897公頃,全生命周期可節約電費超2.3億元,相當于種植闊葉林140萬株的生態效益。
圖丨河北·張家口宣化污水處理廠光伏項目
除光伏替碳外,公司挖掘污水中含有豐富熱能的潛力,積極研究并應用水源熱泵技術,多個污水處理廠利用污水源熱泵實現辦公區域夏季制冷和冬季取暖的需求,節能效果顯著,同時探索對污水處理廠周邊小區和企業等供冷供熱,推動生態網與能源網深度融合。
從碧波蕩漾的湖泊,到綠意盎然的廠區,中國能建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以實際行動詮釋“兩山”理念的深刻內涵。在綠色發展的征程中,公司憑借科技創新、模式創新和理念創新,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綠色工程典范,為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了堅實力量。未來,公司將繼續秉持“兩山”理念,勇立潮頭,砥礪前行,不斷探索綠色發展的新路徑、新技術、新模式,繪就更加絢麗多彩的綠色發展新圖景。